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媒体常大
舆情通报
常大新闻网
常州大学校报
常州大学校报网
回收站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常大捷报
首页
首页
常大捷报
常大捷报
08-20
2024
我校师生在2024年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中喜获国家级一等奖
近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承办的第八届“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国赛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我校学子的参赛作品脱颖而出,斩获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9项;省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28项。
08-19
2024
我校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稳步提升
8月15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常州大学位列世界排名区间501-600位,国内排名区间92-114位,省内排名第18位,世界排名较2023年(601-700位)上升1个排名区间,较2022年(801-900位)上升3个排名区间,显示出我校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正在持续攀升。年份世界排名国内排名2024501-60092-1142023601-700111-1292022801-900133-147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通过校友获奖、教师获奖、高被引科学家、NS论文、国际论文、师均表现六个指标对世界大学的学术表现进行排名,各项指标数据均有客观来源,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大学排名之一。 学校将持续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发展根基,聚焦核心、彰显特色、优化布局,强化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一盘棋”耦合共进,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的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奋力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
08-15
2024
我校学子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决赛中再获特等奖
8月8日至11日,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总决赛在天津大学举行,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及常州大学等84所高校的近600名师生参加了此次大赛,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最终决出团队特等奖10个,一等奖32个,二等奖42个。我校2021级本科生何帆、胡修琦、江菁文组成的“碱基互补”队,在魏科年、黄泽恩、马江权等老师的指导下,荣获特等奖,这是我校继2018年和2022年两次问鼎特等奖后再获全国最高奖。今年我校作为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华东区选拔赛的承办方,学校和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大赛,学院教师不仅准备理论、仿真、实验操作及参赛师生报道的准备工作,还认真组织参赛队员校内选拔和系统培训工作,老师和同学们不畏困难,全力备赛近六个月。在赛场上,常大化工学子配合默契,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出众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优异成绩展示了我校在化工本科教育领域的培养成果。我校代表队除了获得全国特等奖,由何帆、胡修琦、江菁文组成的“碱基互补”队和由邓亲俊、刘富阳、余周怡组成的“化工智多星”队在华东区赛中均获特等奖,孙颖、姜晓琪、邹钰杰组成的“镁梦成真”队获华东区赛二等奖(以上参赛队指导老师:陈乐、王岚、孙雪妮、徐荣
08-09
2024
我校分析测试中心通过检验检测实验室资质认定(CMA)
8月5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向我校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颁发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资质证书,编号241014000430),确认中心已具备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检测条件和能力,可以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此次CMA资质获批,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标志性成效,是特色领域检验检测实验室资质平台建设的成果,是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撑科研及学科建设的重要资质保障。本次CMA初次申请认定的能力范围覆盖化工大类中的四项关键检测参数,包括形貌分析、物相组成定性分析、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谱分析。自中心启动CMA资质认定工作以来,在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指导配合下,按照CMA资质认定的标准和要求,先后完成了实验室及环境设施布局改造、中心部门设置和岗位人员确认、认定项目选择和仪器设备的检定、新项目评估和检测方法确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与发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培训与宣传贯彻、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实验室能力验证、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等准备工作。6月22-23日,中心顺利通过CMA现场评审。(通讯员/居晨玉 审核/李正义 编辑/庄媛)
08-02
2024
我校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中期审核
7月30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了《关于公布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等193个专业认证结论的通知》(工认协〔2024〕13号)和《关于公布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等304个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中期审核结论的通知》(工认协〔2024〕14号)。我校制药工程、安全工程专业通过第三轮认证,有效期为6年(有条件,2024年1月至2029年12月)。环境工程专业通过中期审核,继续保持有效期(2021年1月至2026年12月)。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专业认证工作,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今后学校将持续贯彻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完善认证体制机制,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加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进程,着力打造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
07-31
2024
学校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荣获佳绩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共有1496项成果获奖(含香港、澳门高校获奖成果),常州大学共有3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三等奖2项,青年成果奖1项,创历史最好成绩。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中国人文社科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奖项,代表了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最高水平。开展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工作,是教育部为表彰奖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举措。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自1995年设立,每三年评选一次,至今已成功评选了九届,本届评选的是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的成果。我校高度重视教育部社科评奖工作,积极进行谋划和部署,及时开展成果梳理、申报动员、形式审查等工作,积极提供全方位申报服务。此次获奖,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将不断加大成果培育力度,强化精品意识,力争产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成果,进一步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
07-29
2024
学校在2024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获一等奖
近日,2024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总决赛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落下帷幕。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的队伍凭借出色发挥,获本科生组一等奖2项,研究生组二等奖1项,实现了学校本科生在此项赛事参赛成绩的重大突破。本次大赛共收到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07所高校的1598件参赛作品,其中本科生组908件,研究生组690件,共有6386名学生参赛,参赛人数、规模创历届之最。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本科生余嘉乐同学团队(胡静、徐创指导)、向泽锐同学团队(胡静、安旭龙指导)及研究生范震同学团队(魏坤霞、魏伟指导)克服参赛人数激增、赛制改革等困难,在大区赛中脱颖而出。总决赛备赛过程中,针对随机抽题对应的产品,结合材料热处理与表面改性基础理论、工艺技术、装备及应用背景等,5天内设计出了合理的产品制造流程与创新热处理工艺制度。参赛队伍的答辩稿在方案完整性、合理性、先进性、创新性及对方案的理解和掌握等方面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获奖学生代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材212班余嘉乐表示:“大家在胡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齐心协力、迎
07-26
2024
2024年第二十届“构力杯”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在常州大学举行
7月15日至18日,由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主办、常州大学承办的2024年第二十届“构力杯”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在常州大学科教城校区举行,来自全省29所院校的93支参赛队伍,410余名师生参加竞赛。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明国,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王华,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恒林,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伍凯,常州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2024年第二十届“构力杯”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在常州大学举行彭明国致欢迎辞,他重点介绍了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的办学成果,并预祝本次竞赛取得圆满成功。彭明国致辞王华对参赛选手提出期望,他希望同学们在竞赛中团结协作、勇于拼搏、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王华致辞吕恒林指出,参赛同学应当牢记“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努力研究与国家建设、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创新性成果。常州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负责人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特色、科研成果和培养机制,展示了学院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成效。经过为期
07-25
2024
我校女子舞龙队在第16届中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上蝉联冠军
弘扬民族精神,展现巾帼风采。7月20日,第16届中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舞龙项目)在黎明职业大学开展。本次大赛由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黎明职业大学承办,吸引了全国52所高校的1015名舞龙运动员同场竞技。常州大学女子舞龙队共有14名队员参赛,她们来自不同专业,凭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我校女子舞龙队获舞龙规定套路甲组女子第一名,自选舞龙套路甲组女子第三名。在比赛期间,正值炎炎夏日,我校女子队员们在备战过程中克服了多重困难。在教练员的精心指导下,她们合理安排时间,刻苦训练,展现了常大女生的坚韧与毅力。教练员陈海东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看到队员们不畏强手,勇敢拼搏,我感到无比自豪。她们的每一滴汗水都凝聚着对舞龙文化的热爱和对比赛的执着。”舞龙队队长、商学院 刘国钧管理学院物流211班高蓉蓉同学表示:“我们队伍在赛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大家齐心协力,发挥出了最佳水平。在比赛中,我们感受到了对手的强大,但正是这种激烈的竞争,激发了我们的斗志,让我们更加团结。”在规定套路比赛中,女子队员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默契的配合,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舞龙队队员、
07-23
2024
学校获批202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3项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202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立项名单,我校共有3个项目获批,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艺术学各1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是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层次最高、资助强度最大的重要科研项目,主要围绕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与现实需求,对教育改革、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基础理论、学术前沿和文献资料整理等开展研究。202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共批准设立180项。下一步,学校将积极加强项目过程管理,确保立项项目产出高质量优秀成果,按期保质完成研究任务,持续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通讯员/汤滨 审核/潘道广编辑/孙悦)序号项目批准号项目名称学科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12024SJZDSZ010数智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刘洋马克思主义学院22024SJZD023经济不确定性影响青年群体生育焦虑的机理与对策研究社会学万佳乐吴敬琏经济学院32024SJZD100新世纪以来中国乡土电影“民间性”研究艺术学候雅涵音乐与影视学院
07-22
2024
我校龙吟合唱团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斩获“一级团队”殊荣
7月19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在北京落幕。常州大学龙吟合唱团与来自世界3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306支代表团队激烈角逐,最终脱颖而出,荣获本届合唱节青年学生组“一级团队”(一等奖)荣誉称号。比赛现场,龙吟合唱团演唱了由俄罗斯民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啊!你这辽阔的草原!》和由宋代词人辛弃疾词作发展改编的混声合唱作品《新·清平乐·村居》。龙吟合唱团和谐的音色与深情的演绎,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对国外经典作品进行了精准且创新的诠释,赢得了国内外评委和观众的一致称赞。在常任指挥欧丽佳·波利亚科娃与团队指导老师带领下,龙吟合唱团自6月中旬开启了紧张集训。30余名合唱团成员迎酷暑、战高温,伴着阵阵蝉鸣,精雕细琢,力求将每一个细节臻至完美,充分展现了合唱艺术的魅力。此次获奖实现了我校在合唱领域国家级最高专业赛事上零的突破,也是我校美育教育成果在国际级舞台的首次精彩亮相。这一成就标志着我校“文化浸润”行动收获丰硕成果,美育教育再度取得重大突破。据悉,中国国际合唱节(China International Chorus Festival 简称CICF)创
07-03
2024
我校教师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喜获佳绩
近日,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以下简称“全国美展”)所有画种复评结果揭晓,美术与设计学院王驰教授的油画和水彩画、冯果教授的版画、高敏副教授的连环画、陈霈老师的水彩画五件作品入选,其中王驰油画获得“进京作品”资格,江苏省油画获得“进京作品”资格仅7件。据悉,本届全国美展常州市共有八件作品入选,我校占五席,打破了常州历史上同一个单位同一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数量的纪录,创造了常州美术界新的历史。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每五年一届,代表了国家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也是对全国美术界每五年的发展阶段的全面检阅与展示。此次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喜获佳绩,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艺术学科发展,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专业发展,全院教师努力创新创作全面展现和厚积薄发,充分体现了学院的学术积淀、教学实力及科研水平,极大鼓舞了全院师生的创作热情。(通讯员/高婧 审核/安宁编辑/庄媛)进京作品:王驰《田野的微笑》王驰,教授、硕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参加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美展并获奖。作品《田野的微笑》、《伏收》分别以油画、水彩的表现形式描
07-02
2024
我校新增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
6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分别发布《关于常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评估(认证)结论的通知》(工管评〔2024〕第19号)、《关于常州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结论的通知》(建环评〔2024〕第26号),我校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截至目前,我校共有17个专业通过认证(评估),其中1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不含土木工程专业),标志着这些专业的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了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学校共有符合认证基本条件的工科专业30个,20个专业已通过或被受理,占比66.67%,有效推动了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水平的持续提升。专业认证是新时期国家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树立科学的评价导向,充分发挥专业认证的作用,建立健全基于产出的人才培养评价改进机制。通过制定总体规划、建立校内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92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72
跳转到